在线配资炒股平台 中外几次人口骤减的教训表明,人的预期已成为决定未来的强大武器_鲁国_齐桓公_齐国
发布日期:2025-04-10 21:10 点击次数:179
一、经济规律是比原子弹威力更强的武器在线配资炒股平台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所研制生产的威力最强的军用武器莫过于核武器,原子弹的发明,意味着人类开始使用宇宙最基本的力量互相毁灭。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掷了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掷了原子弹,使两座城市化为废墟,8.8万余人当场死亡,还有十余万人因受到核辐射而在后续的几年中痛苦死去。
1961年10月30日,前苏联在北极圈内的新地岛引爆了一枚当量为5000万吨的“大伊万”氢弹,这枚氢弹堪称史上威力最强的核弹,其爆炸威力大约是广岛核爆炸的3300倍,仅靠其爆炸火球就足以将华盛顿或者旧金山市中心顷刻夷为平地。
现在人类所装备的核武器,威力最大的可以彻底摧毁一座大中型城市,把上百万人化为灰烬,堪称实实在在的“灭城级”武器。
但和另一种武器相比,核武器的威力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种“灭国级”武器,就是经济武器。
春秋中期,齐桓公即位之后想要立威天下,称霸诸侯,于是自恃军力强盛出兵攻打南面的邻国鲁国。
展开剩余94%没想到鲁国国君虽然昏聩,手下却有一个地区级的猛人曹刿,在曹刿的指挥下,鲁军在长勺把齐军打得落花流水,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著名典故。
春秋时期的战争
侵鲁失败使得齐国成了国际笑话,也让鲁国成了齐桓公的心腹大患,从此齐桓公茶不思、饭不想,每天都在苦苦思索如何收拾鲁国。
眼见武力进攻不成,管仲便向齐桓公献计,要求齐国上下停止使用自己生产的丝绸,大量采购鲁国生产的优质鲁缟。
齐桓公不解:寡人恨不得灭了鲁国,卿为何还要给鲁国人送钱?
管仲不慌不忙,一番话说得齐桓公大喜:此计大妙,就依卿所言行事!
于是,在齐国大力求购下鲁国丝绸供不应求,鲁国的商人也赚得盆满钵满,这一年许多人都发了大财。
鲁国的农民看到自己的同胞赚钱之后十分眼红,于是纷纷铲掉了自己田里种的粮食,改种桑树,妇女们也不种地了,而是做了好多蚕架,准备养蚕。
看到国内一片繁忙景象,鲁国君臣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感觉良好:商人们卖出去的丝绸越多,就意味着可以给国家缴纳更多的税收,这一票赚定了!
至于农田抛荒,粮食不够也不算什么大事,反正没粮还可以向齐国购买。
就在鲁国上下为了鲁缟畅销而沾沾自喜之际,一场大祸已经临头。
齐鲁对峙
第二年,齐国突然停止采购鲁缟,并把向鲁国出口粮食的价格提高了好几倍。
鲁国由于前一年农田大半荒芜,要么改种了桑树,这下粮食短缺顿时闹起饥荒。
为了不被饿死,鲁国只好咬着牙高价向齐国收购粮食,不仅之前赚的钱尽数吐了出去,自己国库的库存都赔了个底掉。
经此一番折腾下来鲁国国力大衰,从此再也没有和齐国争霸的资本。
过了几年,齐桓公又打算征讨楚国,但楚国的兵力比鲁国强大得多,齐国不一定能打赢。于是桓公再次向管仲请教破楚之策。
管仲派出大量间谍人员,在楚国到处散布消息:听说齐国国君现在很喜欢养鹿,大家赶快上山捉鹿去卖给齐国人,能赚大钱!
一开始众人将信将疑,但有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鹿交给齐国人的还真的拿回了不少钱。顿时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逐利而去的楚国百姓纷纷拿着捕猎工具进山捉鹿。
由于捕鹿一时间成为了楚国的“全民运动”,耗费的时间精力巨大,楚国自己的农田无人耕种,粮食产量骤减。
可悲的是,楚人在已经听说过鲁国的悲剧以后依然心甘情愿地往管仲挖的坑里跳,因为重利当前,谁也管不了将来的事。
就这样折腾了一年多,等到来年庄稼收获时节,管仲突然终止活鹿和两国之间的粮食交易。楚国顿时饿殍遍野,剩下的楚人为了活下去纷纷选择归附齐国。
这次经济战使得楚国一下子损失了十分之四的人口,强大的楚军也随之土崩瓦解。楚王只得向齐国俯首称臣。
葵丘会盟
齐桓公破鲁降楚,威名大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获得周天子的承认并正式称霸,从此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
在刀对刀,枪对枪,打仗还有一套繁琐规则的春秋时代,这两次经济战理念超前,堪称降维打击。
我国古代著名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管仲为齐桓公的两次谋划,成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典范,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二、还有比经济武器威力更强的吗?
在后来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经济武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中,与攻击军事目标的军用武器不同,经济武器攻击的是人性的弱点,因此在布局时更加隐蔽,令人防不胜防。
可是经济武器一旦显现其威力,轻则令一个国家伤筋动骨,重则可以让国家覆灭,由此引起的饥荒、衰退可以轻易夺去百万人的生命,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大杀器”。
但是,还有比经济武器威力更大的东西吗?
答案是有,那就是人类自己的预期。
管仲所发动的经济战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吃透了普通人对未来的预期。
公元221年,汉中王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后人称为蜀汉。
蜀汉建国时清点全国户口,统计共有二十万户,九十万人,后来诸葛亮平定南中,疆域有所扩大,又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百姓数万口迁入蜀中,使得蜀国账面上的人口达百万以上。
东汉末年中原形势混乱,大批民众为躲避战乱迁入益州境内,而益州所在的四川有山川险阻,成都平原又有都江堰水利灌溉,良田无数。
都江堰
所以,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对刘备说益州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民殷国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可以说,如果稳健经营,蜀汉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比魏国还高。
但是四十三年后邓艾平蜀,后主刘禅投降并献上蜀汉户籍地图,邓艾翻阅户籍才发现,此时的蜀汉只有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40多年蜀汉的人口是零增长了吗?
有专家认为,刘禅投降时的人口数据严重缩水,他们经测算提出蜀汉灭亡时的实际人口应该在400万以上。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这“缩水”掉的300多万人到哪去了?
有人说,可能是因为蜀地的士人认为刘备的政权是外来政权,不愿与之合作,所以故意隐瞒了自己家中的仆役、佃农、家丁等人口,借此逃避应该缴纳的税金和承担的劳役。
但这不能完全说得通,就算存在瞒报,那也是一开始就瞒报了,后来根本没有进官方的户籍,蜀汉政权直接控制的那几十万户总是实打实存在的,怎么四十多年下来这直接控制的几十万户也几乎是零增长呢?
虽然专家们的意见众说纷纭,但在唐代房玄龄编纂的《晋书》中,隐藏了一个不易察觉的残酷真相。
蜀汉灭亡不久,魏国大臣王濬担任巴郡太守。所谓巴郡即今重庆部分区域,下辖共有四县之地。
王濬到任之后发现,巴郡由于毗邻东吴,边境军事对峙局势紧张,当地老百姓除了负担繁重的劳役,还要承担常年的兵役,苦不堪言。
古代民众筑城
不仅如此,田地无人耕种,老百姓所生产的粮食连自己都喂不饱,根本无力负担新增的人口。
既然这样,那孩子还是别养了,反正也养不起。
于是《晋书》载“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这就是说,老百姓生下男孩之后私自遗弃的情况很多。
遗弃男婴这无疑是很不正常的,因为在古代男孩是家中主要的劳动力,如果连男孩都不要了,说明这家人肯定连自己都养不活,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巴郡的情况使王濬大为惊骇,他急忙调整措施,减少劳役数量,加大对弃婴的惩罚力度,并规定但凡有生育的家庭一段时间内不用再服劳役。
命令颁布之后百姓大悦,区区四县之地,人口不过二十万的巴郡,一年内就保住了几千个婴儿。
灭亡前的蜀国,北接魏国、东邻吴国,长期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而姜维担任大将军期间又连续出兵进攻魏国,使得百姓供粮、服役的负担更加沉重。
东边的巴郡是如此,北面与魏国接壤的汉中各郡想必更是如此。
三国鼎立
如果按巴郡的情况估计,蜀汉境内每年被弃养的婴儿数量超过万人,40多年起码也有40万人,假设每年弃养的婴儿人数相同,这40万人能够生育的婴儿数量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一个等差数列。
假设古人从18岁开始生育,在古代缺乏有效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一家生2个,那么失去的人口数就是40+(40-17)×2+(40-34)×2=98万人。
平白少了98万人,蜀国的人口还能多到哪去!
我们能够初步得出一个有意义的推论:如果预期的初始作用是1,时间的系数是2,那么预期的实际作用就是初始作用×时间系数。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期的实际作用可能会呈指数上升的趋势,因为每一代人的时间都会使时间系数翻番。
在第一代人身上预期的作用为2,第二代人就是4,第三代人就是8,第四代人就是16。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有将近5960万人,到刘秀建立东汉时(公元25年)才过去了24年时间,全国人口却只有3500多万。
除去因为战乱死亡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是因为低下的生育率损失的:老百姓连自己都养不活,哪还有心思生孩子!
同样,在隋朝统一后(公元600年左右)全国人口再次超过6000万,可是到了唐朝建立之后(公元620年左右)初年,人口又只剩下2500多万。
这是反面的例子,正面的例子更好找:
1644年清军入关,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灾荒,到顺治末年全国人口仅有7000万,不及明末的三分之一。
李自成起义
但随着番薯等各种粮食作物的引进,以及“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政策推行,老百姓生育的意愿大大加强,中国迎来了“康乾盛世”,康熙三十九年,即公元1700年全国人口已达1.5亿,1850年时人口突破4.3亿。
预期可以导致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消失,也可以促成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增长,这样的威力,岂不是比核武器还要强?
三、负面预期的毁灭效果能有多大?
1964年,日本举办了第18届夏季奥运会,当全世界的客人和运动员们来到东京时都不由得被东京的繁华和现代化惊得目瞪口呆:这还是那个十九年前被炸成一片废墟的东京吗?
别说十九年前了,就算是十五年前,日本还是一个千疮百孔、残破不堪,需要靠美国占领军拨付救济粮才能生存下去的国家。
可是自朝鲜战争爆发后短短十余年间,日本依靠战争红利和美国的大力扶持,创造了战后经济奇迹。
1960年,日本的GDP为443.07亿美元,随后一路高歌猛进,到了1994年其GDP为5.5万亿美元,增长125倍以上,年均增速达惊人的15%。
与此同时,一大批日本企业从战后的废墟中崛起,成为了世界上扛把子级别的行业巨头:丰田、本田、日产“汽车三巨头”,松下、索尼、日立、夏普等电子大厂,东芝、富士通、日电等半导体王者,哪一家不是大名鼎鼎?
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稻盛和夫、本田宗一郎四大“经营之神”,哪一个的名号不是如雷贯耳?
然而就像一个中国成语所说的:过犹不及。经济繁荣和经济过热,有时候只是一线之差。
到了1980年代末期,日本的土地价格和股票价格已经涨到了无法用合理回报率评价的程度,泡沫开始大量出现。
1990年的东京街头
据估计,1990年底日本的土地总价达到天文数字般的2456万亿日元,国土面积只有美国4%的日本,土地价值竟然超过了美国土地总价的4倍!
在最夸张的1988年度,东京的住宅价格一年上涨了69%,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61%,这更刺激了人们不顾一切地冲进土地市场,因为世上还没有任何一种合法的投资能够使年回报率超过60%!
日本经济的泡沫很快滋生了过度投资,因为人们的预期是只要投资就能赚钱,所以宁可背债也要向银行借钱投资,买房买地炒股票。
数据显示,1986-1989 年间日本国内个人新增贷款年均增速约150%,从1982年开始企业杠杆率年均递增7%,日本陷入了全民炒股炒房的热潮。
要知道,直到1989年年中日本央行规定的年利率才只有3.25%,而炒房一年的收益是银行利息的20倍!
这种极度乐观的预期使得日本经济快速滑向病态的畸形增长,开发商到处买地囤地,甚至连一个冬天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的土地也被开发商用8亿日元全买下来了。
但这还不算最离谱的,最离谱的是等到5个月后这块土地动工开始建设时,它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2亿日元!
埋头苦干了三十多年的日本人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一夜暴富,他们怀揣着借来的大把钞票在全世界收购资产,甚至发生了美国人报价4亿美元出售一幢大楼,日本人为了破世界纪录非要加价到6.1亿美元才买的奇葩现象。
然而,1989年底日本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开始大幅加息,不到一年,利率从3.25%猛涨到6%,大部分银行停止对土地交易提供贷款和担保,而且政府开始对土地和房产交易高额征税。
日本房价指数:1956-2006
一系列宏观政策导致日本的土地和房产市场突然崩盘,三个月内东京、大阪等核心城市的房价暴跌了65%,全日本的土地价值缩水超过1500万亿日元。
紧随楼市之后的是股市,到1992年底日经指数较1991年中下跌超60%,无数人永久性套牢。
几乎是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亿万富翁”、“千万富翁”被打回原形,上千万人瞬间破产而负债累累,数万人绝望自杀。
如此惨烈的景象显然超出了日本政府的预期,他们慌忙打算调整政策救市。
但这时美国人跑了出来,他们联合其他各国央行对日本政府说:不行,你们的“自由市场经济”不能对经济过度干涉。
战后40年日本之所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实质上靠的就是政府干预的半计划半市场经济,日本的经济奇迹让美国非常不安,索性这次落井下石,让日本彻底消停。
正好碰上冷战结束,美国人高举“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大旗到处发号施令:谁如果违规干预经济就是大逆不道!
好家伙,当初签订《广场协议》的时候你们可是连拖带拉,生怕日本不上车,现在日本倒成了重点盯防对象了?
日本没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呢?这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军事问题、国家地位问题。
于是日本政府除了调整利率基本啥也干不了,只好眼睁睁看着国家变成一个“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大型现实教材。
日本银行利率:1965-2013
仅仅一年,利率就从6%降回了3.25%,2年后更是降到了0.5%,然而经济形势还是像只死透的蛤蟆一样一动不动。
真正可怕的是:萧条的氛围如同病毒一般在日本国内到处蔓延,企业破产,房屋断供,诞生于1970-1980年代的那代年轻人成了“迷惘的一代”,如果说他们的父辈追求的是创业、是发展,他们的追求则变成了“还清欠债”。
所有人都被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崩溃吓怕了,从企业到个人全都债台高筑,他们亏不起,活不起,也死不起,只能用尽全力来还债。
失去人生目标的年轻人则彻底没有了奋斗方向,他们不结婚,不生子,不创业,每天按部就班地打卡上下班,宁可宅在家里把ACG(动画片、漫画书和游戏)当成自己的伴侣,也不愿和人交往。
这种状态,用2021年的流行语来说就是“躺平”。
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完全幻灭,他们能看到的人生尽头只剩下了还债。而且他们对未来丧失信心,认为经济很难有起色,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正确途径就是减少负债,持有现金。
至于创新,至于发展?那根本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总而言之,即使是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人愿意借钱了。
预期的崩溃对日本的创新和科技进步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从1990年代中期到2020年代,整整25年日本没有诞生一家领先于世界的科技企业。
一个日本“宅女”和她凌乱不堪的房间
而从1995年日本GDP达到5.55万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之后,直到2009年也未能达到过这个数字。
调查显示,日本国内的企业和民众足足花了15年时间才把1991年泡沫破灭导致的负债还清,但日本已经错过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而且,对未来的负面预期影响得似乎远远不止一代人,负债是还清了,但令人失望的是整个国家都像在继续梦游。
2020年日本的GDP仅为5.06万亿美元,比2012年的历史高点又缩水了20%。
另一个令政府决策层没有料到的泡沫破灭导致的后遗症就是:在2020年代,1970-1980年代出生的那代人已经进入中年,而他们在应该生育的年龄没有生育,导致没有足够的新生人口来维持市场的需求。
正因为1990年代中期日本的出生人口明显下降,导致2010年代中期日本出生人口迎来第二波下降,如今这个国家的人口已经比2010年的最高峰减少了240万人,为12562万人,仅2021年就净减少约62万人。
新生儿不足,老龄化加剧,这对本就已经举步维艰的经济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日本民众把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时间称为“失落的20年”,但到如今看来,这个国家似乎还没有从衰退造成的噩梦中走出来,并且可能永远走不出来了。
日本出生人数:1990-2020
从1950年-1990年,日本享受了40年的国运,但随着1991年经济泡沫的破灭,这个国家的蓬勃生机随着国运一道付之东流。
罪魁祸首不是政府刺破泡沫的努力,而是整个国家,从房产商到普通民众非理性、一窝蜂式的加杠杆借贷炒房行为。
当个人对未来的信心由于高额负债垮掉,这个国家民众的志气也就随之彻底崩盘。
国运与国人的信心、与国人的志气紧密相连,当年我们没有核武器、没有航空母舰,照样把美军按在朝鲜半岛摩擦,因为中国人的“钢少气多”压过了美国人的“钢多气少”。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开启了新中国70年的发展机遇期,如今,我们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巨大考验。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历了枪林弹雨、刀山火海建立了新中国,又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建立起今天繁荣的社会主义事业。西方制裁我们,封锁我们,却阻挡不了中国越来越强大,因为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的信心。
伟大的成就来之不易,如今,中国这艘大船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关键节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教训时刻警醒我们,维持民族对未来的正面预期十分关键,只要信心在在线配资炒股平台,任何外来因素都压不垮中国人!
发布于:天津市

证券公司杠杆 喜报!新疆天宝爆破工程有限公司荣获高新技术企业


股票配资最低多少钱 AI医疗概念再度活跃 嘉和美康、安必平等


上海股票配资网 平发集团:无偿划转平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100


互联炒股融资网站 CFTC:截至2月4日当周 投机者将芝加哥


手机配资平台 2025年4月8日今日美元走势分析


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 家人们谁懂啊!三翼鸟“牵手”DeepSe
